很長時間以來,美國經濟學家 Erik Brynjolfsson 一直都在跟大家說:機械自動化很快就會吞噬那些熟練技術工人的工作崗位。在 MIT,他的許多同事則畢生致力于推進機械自動化,試圖證明機器人可以完成人類的工作。當 Google 在 2010 年宣布其開發(fā)的自駕駛汽車已經安全行駛了超過 1000 英里的時候,Brynjolfsson 開始意識到他最初的想法可能是錯的。
Brynjolfsson 回憶著機器在面對人類無法控制的交通意外時如何應對,說:“確實變了?!睆恼羝麢C到機器人電焊工再到 ATM 機,技術早就開始取代人類工作,而且還不斷地開發(fā)更新、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但是最近的幾次飛躍——從無人駕駛汽車到識別人臉面部表情——開始讓 Brynjolfsson 這樣的專家重新思考這些不斷深入工作場合的機器人對人類工作影響。他們擔心自動化技術是否開始接近臨界點,機器是否最終會掌握原先只有人才能掌握的技術。
Brynjolfsson 說,“多種類型的工作都可以用機器輕松地替代。我們干的活更少了,但是卻更健康了。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有人想干活但是卻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qū),礦產公司力拓集團使用自動駕駛卡車和鉆孔機來挖掘鐵礦石、運送鐵礦石,這些設備都不需要操作員來操作。礦坑旁邊的自動駕駛火車會將礦石送到 300 英里之外的港口。
洛杉磯港口的安裝設備因為高度自動化,也使港口工人的數(shù)量下降了一半。計算機可以做法律研究,撰寫股票報告和新聞事件,翻譯對話內容;在汽車經銷商那里,計算機幫他們生成在線廣告;在銀行,計算機幫助銀行發(fā)現(xiàn)潛在的洗錢行為。而就在不久之前,這些工作都需要人來完成。
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去年在華盛頓表示,自動化對各行各業(yè)的工人都產生了威脅,無論是駕駛員還是服務生或是護士。蓋茨說,“而我不覺得人們思考過這個問題?!?/FONT>
機器人的應用
高德納(Gartner)技術調查公司曾經預測過,在 10 年之內會有約三分之一的員工因為自動化的普及而丟掉工作。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預測,在未來的 20 年里,有接近一半的工作會被機械技術所取代。
MIT 的經濟學家 David Autor 說,“在我讀研究生的年代,如果擔心技術會對工作產生影響的話,會被人當成是傻子,因為那個時候的技術只能幫人干活?!毕啾扔诓患訁^(qū)別地強占人類的工作,Autor 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動化也正在霸占中產階級的工作比如辦事員、會計員的工作,但也在高端和中端市場創(chuàng)造了一些職位。但是他認為,經濟學家不應擔心機器很快會取代人的工作,“在我看來,真正的問題是自動化會帶來越來越多的不平等?!?/FONT>
Autor 和其他專家認為新技術應該是讓工人更有生產效率的工具,而不是用來技術取代他們。市場上會產生新的、無法想象的工作,從現(xiàn)代經濟學的歷史來看,新技術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許多這樣的工作。
麻省理工學院對技術的短期和長期影響進行過討論,許多實驗室也用軟件和硬件來重構市場。MIT 的科學家們取得的標志性突破包括 Marc Raibert 對機器人動態(tài)平衡的技術研發(fā),如果沒有這項技術,機器會經常翻倒在地;另外一個科學家 Rodney Brooks 在 80 年代后期,從蜘蛛那習得靈感制造出了一個六腳“根格斯”機器人。
MIT 里的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定期會面討論他們工作的意義。這樣的談話從 Brynjolfsson 2011 年寫的書出版之后開始,在這本合寫的書中,他描述了自動化即將進入的新時代。這本書中有提到,MIT 的經濟學家和自動化專家 Frank Levy 曾出書表明不可能出現(xiàn)自動駕駛汽車,然而 Levy 這本書出版之后的 6 年,Google 的自駕駛汽車就問世了。
對于被單獨拿出來批判這件事,Levy 并不開心,說他并不是勒德分子(反對機械化、自動化的人)。他寫的書的副標題是:“計算機如何創(chuàng)造下一個就業(yè)市場”。Levy 認為,自動化比人類工作更先進,但不會如許多人預測的那樣快發(fā)生。
爭論激勵著他去做經濟學家和科學家進行交談。MIT 的機器人學教授 John Leonard 幫忙組織了會議,現(xiàn)在每月定期舉辦一次。會議的主題五花八門,討論的內容包括普通的倉儲機器人,也包括有關機器人的哲學討論,比如要是人類沒了有意義的工作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在最近一次會議上,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專業(yè)主任、工業(yè)機器人專家 Henrik Cristensen 進行了主題發(fā)言。他對參加會議的人說,現(xiàn)在全世界的工廠都在采用自動化技術,而最近中國也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Christensen 一直看好自駕駛汽車,“再過 10 年,絕大多數(shù)卡車司機就會失業(yè)。”他預測,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不需要學駕照,但依舊可以找到很多工作。
自動化的腳步可能比許多預測要慢很多。在過去 30 年里,美國的 ATM 機普及速度非???,但最近幾年 ATM 機的數(shù)量開始下降。1985 年,美國有 48.4 萬臺 ATM 機,到 2007 年,這一數(shù)字降到 47.2 萬臺,反應出了銀行的增長態(tài)勢。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這一數(shù)字又降到了 36.1 萬臺。
MIT 經濟學家 Scott Stern 去年曾在會議上表態(tài),技術或許已經到達了臨界點。他曾經認為最后一撥自動化趨勢會慢慢到達頂峰。但技術進步的速度更快了,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科學家爭論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距離機器人在復雜任務中與人類進行互動的技術突破還有多遠的距離?MIT 的一個團隊表示,唯一的障礙就是計算能力。世界上有數(shù)不清的數(shù)據(jù)和計算能力,很快機器就能做以前只有人能做的工作。
也有人說科學家不應只是將常識、遠見和靈活度反應成計算機代碼。除了這些之外,再多的計算能力也沒用。
自動化懷疑論
機器人學教授 Leonard 雖然負責舉辦這些會議,但對臨界點突破即將到來的觀點表示懷疑?!罢f到機器人,人們會想到它們會變成施瓦辛格和終結者電影里的機器人?!?/FONT>
為了證明這一點,Leonard 在車的儀表盤上安放了一個攝像機來記錄他每天的通勤狀況。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收集各種計算機在自動駕駛時可能會遇到的意外事件。
在他的電腦上,Leonard 展示了許多能讓機器混亂的視頻截圖,比如左轉彎。這位 49 歲的教授表示,在他的有生之年里,自駕駛汽車不可能載著他在繁華的都市里穿梭。
Google 最近也讓 Leonard 教授試乘了自駕駛汽車,不過他把這一次經歷形容成“懷特兄弟大戰(zhàn)小鷹號航空母艦”。他說,“(自駕駛汽車上路行駛)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件,但是從飛機發(fā)明到飛機商用飛行,可是花了很久的時間呢?!?/FONT>
從 19 世紀英國人發(fā)明機械織布機開始,自動化取代人類工作駭人之言就開始四處散播。工人們害怕這些設計精巧的裝置最終會取代他們。另外一次駭人之言出現(xiàn)在 1960 年代,那時工業(yè)機器人第一次開始搶占美國制造業(yè)工人的飯碗。
在最近一次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 88% 的經濟學家“同意”或“強烈同意”機械自動化在歷史上從來就沒降低過美國的就業(yè)率。
少數(shù)經濟學家會陷入“勞動合成謬誤”中,錯誤地認為世界上可以存在的工作量是有限的。但到目前為止,這一觀點并為證明為正確。許多新的機械效率確實高,降低了產品價格,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需求,不但沒有減少工作,反而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汽車的發(fā)明讓許多鐵匠失業(yè),但是在汽車行業(yè)內創(chuàng)造了更多造車和賣車的工作。雖說行業(yè)的變化讓失業(yè)的員工非常難熬,但是工作職位的總量從未下降過。
在上文提到的力拓集團中,這一點也得到了證實。作為力拓集團的技術、創(chuàng)新總監(jiān),John McGagh 表示的意義與更強力的計算機芯片和更精準的 GPS 信號,自動化于 10 年前開始興起。
新設備裁掉了許多駕駛員崗位,但是取而代之提供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因為轉型的關系,力拓集團需要更多的網絡技術人員,McGagh 說現(xiàn)在公司有許“多機電一體化工程師”,在 5 年前,這一崗位并不存在。
加州 Aloft 酒店的機器人也開始為客人提供服務。機器人從前臺為客人取物品,在酒店的走廊里自動行駛。當機器人駛到客人房門之前,房門自動開鎖,但它并不敲門,而是向客人房間打電話,然后等待回應??腿艘膊恍枰o小費。它還會要求客人在屏幕上進行評分。如果得到了好評,機器人會發(fā)出“嘿嘿”的聲音,前后搖晃身體。
這種機器人的創(chuàng)造者 Steve Cousin 說,“我們曾經考慮過讓它說話。但問題就在于,如果機器人會說話了,用戶會覺得它能理解人類。”理解客戶的工作,還是交給酒店的員工吧。
(轉載)